中文版  |  English
学术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团队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2 16:06:55  点击量:


近日,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团队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TOP,IF=6.4)期刊上发表题为“Sodium alginate coating improves refrigerated sweet corn quality: Hormonal and metabolic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海藻酸钠涂层通过调控激素与代谢通路提升冷藏甜玉米品质的新机制,为鲜食玉米的采后保鲜提供了创新技术方案。

甜玉米因口感清甜、营养丰富,成为广受欢迎的果蔬型作物,但其采后呼吸旺盛、水分和糖分流失快,依赖低温冷链保鲜。然而,长期低温储存易导致籽粒皱缩、褐变和风味劣变,传统冷藏技术的货架期提升有限,亟需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海藻酸钠作为一种天然可食用多糖,具有成膜性好、生物相容性佳等优点,在果蔬保鲜中潜力巨大,但在甜玉米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团队通过不同浓度海藻酸钠涂层(0.5%、1%、1.5%)处理甜玉米,发现1%海藻酸钠涂层效果最佳,其有效减缓籽粒皱缩、褐变,维持色泽和硬度,降低水分流失率,使甜玉米在4℃下的货架期从12-18天延长至24天。结合RNA测序和生理分析,发现海藻酸钠涂层通过抑制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减少褐变相关酶基因表达)、促进淀粉降解及抑制糖代谢消耗,维持籽粒甜味;同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损伤。涂层处理显著促进赤霉素(G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并抑制二氢玉米素(dZ)和顺式玉米素(cZ)的O-糖基化修饰,通过激素信号通路延缓细胞衰老,调控能量代谢和抗逆反应。

 

该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海藻酸钠涂层在甜玉米冷藏中的保鲜机制,证实其通过“抑制褐变-调控糖代谢-增强抗氧化-调节激素平衡”多途径协同作用提升品质。相较于传统技术,海藻酸钠涂层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为鲜食玉米产业链的采后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方案。

学院讲师李沪波与硕士研究生朱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赵光武教授与韩庆辉讲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旱粮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5.113432

图文/李沪波

 

 



下一条:学院叶昕海教授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研究论文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15号学院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5629
COPYRIGHT © 2021 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 N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农院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